金秋时节,走进洋县绅宝利制衣厂,百余名工人正在机器前忙碌地裁剪、缝纫、打包。据了解,该厂是江苏南通市绅宝利集团在洋县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的第一个社区工厂,有服饰制造生产线2条,设备100余套,吸纳员工200余人,每月生产加工服装6万余件,年均产值达8000万元。
今年以来,洋县立足实际,深入实施抓就业创业、抓环境美化、抓文明乡风的“三抓”工作,在保障农户稳定增收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抓就业创业 “饭碗”端的更稳
洋县溢水镇时家坡村村民张梅没想到,不到四年时间,她和家人不但从大山搬到社区,自己还成了一名制衣女工,每月工资3000元。
“在家门口务工,吃住在家,省了务工成本,上班时间也很自由,不会耽误接送孩子上学,既能照顾好家里,又能增加收入。”10月25日,在洋县绅宝利制衣厂车间,张梅一边干活一边高兴地说。
在洋县,像张梅这样过上舒心生活的人还有很多。今年,洋县持续加大社区工厂就业模式的扶持力度,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加大资金扶持、强化技能培训、加强融资服务、落实税费减免等措施,鼓励引导移民搬迁社区积极兴建社区工厂,帮助搬迁人员就业。
目前,以洋县绅宝利制衣厂和县产业孵化园、激光科技产业园、新能源生产园等为代表的企业和园区已累计解决当地群众就业8000余人。同时,该县与江苏省如皋市签订产业合作、协作招商、劳务协作等协议,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9万人,创经济收入12.8亿元。县上还积极搭建创业就业平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回乡创业。目前,全县落实享受创业优惠政策的企业和个人265户,发放创业补贴6870万元。
抓环境美化 让乡村更美丽
道路两旁杨柳依依,朱鹮造型的路灯交错林立,干净的水泥路通向家家户户,绿树红花中掩映着一栋栋崭新的农家小楼。这是画亦是诗,也是龙亭镇柳山村一幅美丽的乡村美景图。
然而,过去的柳山村却是“晴天路如刀、雨天地似胶”的景象。“以前我们村的村民居住环境脏乱差。自精准扶贫以来,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在村里干净了、美了、亮了。”10月23日,柳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富民说。
去年以来,柳山村以“三村五区”(即扶贫示范村、丘陵美丽村、城郊休闲村和优质稻米区、特色农产品区、最优薯产区、劳务输出区、梨园景区延伸区)为发展目标,整合投资1453.4万元,硬化、拓宽村组道路8.4公里,新建人畜饮水工程2座、文化休闲广场2个。同时,将柳山环线、村内塘库、柳山湖等资源有机整合,发展乡村旅游,辐射带动全村美化、亮化。
“现在村上道路通了,产业旺了,村庄美了,心情也舒畅了。大家住在村子里也能体验到城里人的生活,这多亏了县上实施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村民任朱庆高兴地说。
柳山村只是洋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洋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制定下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把镇边、村边、河边、路边、屋边环境卫生治理作为重点,并以“十镇创优、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为契机,加快推进农村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建设。
目前,全县投入人居环境整治资金达到3.36亿元,配置户垃圾桶6万多个,公用垃圾桶1431个,垃圾箱1055个,建成垃圾填埋场5座;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40.3%,村公厕覆盖率达45.2%,路灯安装率达66.7%;创建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镇1个、示范路2条,建设乡村振兴示范镇2个、示范村20个。
抓乡风文明 邻里和谐乐融融
“这样的活动把党的好政策和村里的事结合到一起,让大家一起感受了那段艰苦岁月和先辈们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也明白了政策,学习了文化知识,以后这样的活动应该多搞一些。”10月20日,在槐树关镇麻底村文明实践站内,76岁的老党员王安英说。
乡村文明之风吹到洋县每个乡村
麻底村文明实践站把党史学习教育、疫情防控和防汛自救等知识,以“小故事”阐明“大道理”、“小数据”解读“大政策”等形式,引导群众接受红色教育、学习科学知识、了解政策法规,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我们通过讲解《两个红辣椒》《长征路上的小脚丫》等红色故事,不断引导村里的年轻人传承红色基因,对当前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和培养村接班人都有很大的帮助。”麻底村党支部书记王小庆说。
今年,洋县把抓文明乡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县文明实践中心为主,辐射带动18个镇(街道)文明实践所、273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以唱山歌、演曲艺、打快板、微视频、讲故事等形式,借助志愿者力量,并通过院坝说事会、群众夜校、乡村大舞台等阵地,开展“庭院六送”“文艺小分队+”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目前,全县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00余场次,吸纳志愿者300余人,惠及群众6000余人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高标准推进。
本站转载内容均已标明出处,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