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这些汉台区乡村振兴的青年“创客”

每天上午7点多,宁少宁把两个孩子送到镇中心小学之后,就到社区工厂上班,每个月能挣2500元以上。

宁少宁一入职,经过培训后就当上了质检员,工作和收入都稳定。“厂里有孩子读书学习的地方,周末可以把他们接到厂里来照看,我就能安心上班了。”宁少宁说。

从家到学校,再到社区工厂,三点一线20分钟车程。这样既照顾了家庭,还不影响就业。给宁少宁提供工作岗位的是汉中市汉台区武乡镇华怡电子厂法定代表人谭刚,是一位当过兵,自谋职业的创业青年。

创客.jpg

谭刚(左)在帮助宁少宁统计产品。

今年37岁的谭刚,2003年12月入伍,在部队入了党、上了大专。“部队锻炼了我意志良好的品质。”谭刚说,在2015年12月面对人生重要抉择时,他毅然选择了退伍后自己创业。

“我刚踏入社会信心满满,觉得只要踏实肯干,做什么都能成功。可谁曾想到,社会给我好好上了一课。”2016年创业初期,谭刚跟朋友合伙做过葡萄酒销售、开过私房餐厅、网上卖过土特产,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但积累了创业经验。

2018年8月,谭刚开始接触制造加工业,他在汉台区龙江镇开办了一个小型加工厂,主要给一家国企加工数据线。

“换了新行业,因为不懂管理,还是造成了亏损。”在部队磨炼的坚强意志,让谭刚一再坚持。后来,这家国企与他签订了加工订单,产品由原来单一的数据线变成了成套产品代加工,并提供技术等方面扶持。

由于龙江镇没有合适厂房,谭刚便转战到城固县江湾社区建生产线。2019年4月,江湾社区工厂建成投产。“我每天要从龙江带工人到城固上班,还要挤时间接收原材料和交货,平均每天开车140公里。”谭刚后来发现,江湾社区附近的工厂越来越多,他很难招到工人。想要扩大生产规模,他不得不再寻找新地方扩建生产线。

在朋友引荐下,谭刚来到汉台区武乡镇,镇政府在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免费给他提供了两间500多平方米厂房。2020年3月,武乡镇社区工厂经过装修,生产线正式投产。“刚开始投产时遇到疫情,只招到16名工人。后来,武乡镇劳保所帮忙到各村招工,生产用工才得到保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谭刚订单骤减,2020年8月,他将城固江湾社区工厂整体搬迁到武乡镇扎根。“镇政府免费提供了厂房,减缓了我的资金压力。”谭刚说,现在疫情趋于稳定,订单也在不断增加,工厂“按件计酬,灵活用工”的就业方式,稳定用工66人,安置的多为社区闲散劳动力,也有少数脱贫户,人均工资2500元以上。“因为最近订单多而且催得急,天气又在连续下雨,在工厂做工不受影响,征求员工意见后,我们这个国庆假期只休了4天。”谭刚说。

无奋斗,不青春。同样怀揣创业梦想的王志军,是汉中略阳人。2019年以前在外地从事互联网、自媒体行业,在广东某科技有限公司当过运营总监。“我比较有情怀,也很念旧,所以想回到家乡,做自己喜欢的事。”2020年5月,王志军回到汉中。

“汉中是汉文化的发源地。”王志军说,汉字、汉语、汉文化一脉相承,怎么样依托移动互联网,为汉中这座文化名城增光添彩,我们找到了传播汉文化的载体—汉服开发和销售。

创客1.jpg

王志军研发的晴风汉服。

王志军说:“我们有自己的设计、制作和营销团队,创立晴风汉服品牌,把旱莲、汉水女神、‘秦岭四宝’等嵌在服装上成为新卖点。汉服蕴含着优秀文化理念、人文精神正日益渐增。有文化就会有市场,我们计划3年建设12至16条生产线,带动就业上千人。”

在汉中市汉台区东一环路与庆华路十字,智慧汉台数字经济产业园就位于这里。该产业园是依托智慧汉台PPP项目而建,集数字创新示范、运营模式示范、功能协同示范为一体的数字经济产业园。

王志军的汉服文创产业,入驻智慧汉台数字经济产业园。截至目前,该产业园区入驻72家优质企业,主要涵盖科技、文化、数字化板块,带动就业1200余人。

对于像谭刚、王志军这样的“创客”,都有免费提供厂房、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服务、政府协助招工等创业扶持。

今年初出台的《汉台区支持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从“行政审批、税费优惠、财政支持、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科技服务、营销补贴”等方面进行了细化。

目前,汉台区返乡人员创办经营主体514个,投入资金10034.5万元,产值13025.99万元。今年已发放创业补贴233人次116.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84笔 7010.8万元,带动就业3002人,青年“创客”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

本站转载内容均已标明出处,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上一篇 2021-10-09 09:22
下一篇 2021-10-09 09: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