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委网信办主持人小新:
各位网络媒体的朋友,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加汉中市委网信办举行的汉中市探索推进乡村治理综合改革网上新闻发布会,我是汉中市委网信办主持人小新。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近年来,汉中市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直面问题,改革突破,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理体制机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特别是汉中市留坝县探索建立了“五大治理体系”,形成了的乡村综合治理新格局,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天,我们邀请了汉中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任祥和留坝县委副书记、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卢华刚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网络媒体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
乡村治理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呢?汉中市又做出了哪些有益的探索?下面,请汉中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任祥为我们简要介绍有关情况。有请。
汉中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任祥: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处于“基石”位置。可以说,没有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同样,乡村振兴也离不开乡村治理,正如主持人刚才所讲,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如果乡村治理效果不好,何谈乡村振兴呢?当前,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开启,抓好乡村治理正当其时。其三,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日趋多样化、多层次化,不仅对衣食住行等物质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保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需要也越来越突出。所以,也可以说,推进乡村善治,就是创造美好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诉求。
近年来,我市探索构建党建引领下“一个平台承载、一张网络连接、一支队伍落实、一套机制保障”的“四个一”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和资源服务下沉,力求“为民服务精细化、执法监管集约化、社会治理系统化”,全面提升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水平。
各县区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勉县以温泉镇为试点,实施建强基层组织、涵养乡风文明、平安村镇创建、社区精细服务、法治乡村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六大行动,探索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生产生活生态齐发展、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南郑区推行“院落自治”“庭院问政”,让群众参与决策和治理的全过程。
特别是留坝县抢抓建设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示范县的机遇,探索建立镇村组织、经济发展、乡村建设、自治、法治“五大治理体系”,形成了“镇村协同、四位一体、多方联动”的乡村综合治理新格局,助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夯实了乡村振兴的治理基础。经验做法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宣传推广,在全省乡村治理现场会上交流学习。
汉中市委网信办主持人小新:
感谢您的介绍,各位网络媒体记者和网友们一定想了解更多关于汉中市乡村综合治理体系的具体情况。下面,我们进入提问环节,请各网络媒体记者提问。
陕西网记者:
刚刚介绍中提到留坝县探索建立了乡村治理“五大治理体系”,大家想了解一下“五大治理体系”具体内容内涵是什么?
留坝县委副书记、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卢华刚:
近年来,留坝县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目标,聚焦三农发展问题短板,创新基层组织形式、发展模式、服务方式、管理方法,构建“五大治理体系”,形成了管理服务更为高效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一是构建了镇村协同的新型组织体系。留坝县,一方面,探索镇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将原来镇级设立的13个机构整合为“四办一所两中心”7个机构,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农业农村综合服务站)、生态环境办公室(公共事业服务站)、综合执法办公室(市场监管所),财政管理所,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建设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司法所),实行内设机构、事业单位、驻镇机构合署办公,实现基层管理“一盘棋”。创新人事管理,探索“编制身份不变、人员按岗管理”新机制,打破干部身份限制;探索“工资走身份、奖补按业绩”新机制,建立“按绩考核、按劳分配”激励机制,县财政对镇级奖补资金切块拨付,各镇对干部公务交通补贴、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奖不分身份实行差异化发放;探索试行“县上人、镇上用”的驻镇机构人事管理机制,将镇财政所、司法所、市场监管所日常管理权交给由镇级负责,人员经费由县财政负担、镇级发放,有效破解了镇级干部同岗不同酬、干多干少一个样等问题。强化便民服务,推行“镇办吹哨、部门报到”管理服务新模式,建立部门、镇级协调联动机制,将364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集中到镇级便民服务中心,94项便民服务事项交由村级便民服务站直接办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另一方面,创新村级“3+1”组织架构。“3”即“支村社”合一。实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一肩挑,各村精简职数2-3人;村党支部直接承担起组织群众发展经济、服务群众、做实公益等主体责任。“1”即建强村务监督委员会。择优遴选素质好、品行好、家风好的“三好”群众加入村监委会。创新“两正一副一文书”的新型村级组织设置,专设监委会主任,作为村上主要领导,同时兼任道德建设委员会、综治中心主,与村支部书记同工同酬。2020年社调中,群众对村党支部的认可度达到96.9%。
二是构建“四位一体”产业发展体系。如何把群众组织起来?如何推动当地产业振兴?是贫困山区面临的“老大难”问题。留坝县探索建立了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村扶贫互助合作社组织承接、小农户生产、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走上了生产专业化、经营集团化、产业链条化的路子。
政府引导,主要是定政策、打品牌、搞服务。龙头企业带动,就是跑市场、拿订单、搞加工。村级扶贫社承接,主要是聚资源、建基地、抓生产。村级扶贫社一方面,承接政府的各类建设项目和惠农资金、聚合本地各类资源;另一方面,对接龙头企业,拿订单→分解订单→组织生产→产品收购→交付订单,督促执行农产品生产标准,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在农民与政府、龙头企业之间发挥了较好的桥梁纽带作用。小农户生产,就是接订单、搞种养、出产品。这种订单生产模式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农户“零风险”生产,有效地解决了小农户发展大产业、持续增收遇到的各类问题。
三是构建“两会一规一屋”道德实践体系。农村封建迷信、相互攀比、铺张浪费、不遵孝道等不同程度存在。留坝县因势利导,构建以践行“村规民约”为主题的“两会一规一屋(村道德评议委员会、院坝说事会,村规民约,德美屋)”文明道德实践体系,做实了道德建设、实现了长效治理。
“两会”评议美丑。“道德评议委员会”是由村里德高望重的党员、乡贤组成的自治组织,对村民日常表现进行民主评议评价;“院坝说事会”是全体村民集体商议村规民约、村集体收益分配办法、收取卫生费、水费等事关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的议事制度。“道德评议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院坝说事会,对全体村民执行村规民约及日常表现进行民主评议赋分,好人好事积正分上红榜,不良表现积负分上黑榜。
“一规”约定新风。让村民唱主角,召开院坝说事会听取各方意见,讨论制定符合各自实际的村规民约,并经每家每户代表签字同意后,对外公示执行,增加村规民约的道德约束力。76个村(社区)围绕“孝、善、诚、勤、俭、美”修订村规民约450条,制定惩罚措施280余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了村民自己认可、通俗易懂好操作的村规民约。“一屋”奖罚分明。各村将所有村民纳入“德美屋”道德积分管理体系,村民获得的道德积分可随时到“德美屋”兑换生活用品,年度积分作为推荐评选“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德美之家”等荣誉称号的重要参考,并与年终集体分红挂钩。“小积分”产生了强大的激励作用和道德力量,促使村规民约的运作迅速迈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是构建“三个一”法治保障体系。过去,涉农行政执法力量分散,一些违法乱象得不到及时处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不完善,有的群众“信闹不信理、信访不信法”。为解决这些问题,留坝县放权赋能镇村,建设综合执法体系,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完善网格化信息管理,形成“三个一”的法治保障体系。
一支队伍管执法。整合国土、市场监管、司法、文教卫生、综合维稳、农业等部门的执法力量,在8个镇办均设置综合执法办公室,组建镇办综合执法队伍,由镇办统一指挥调度,开展紧密型、松散型、流动型的联合执法行动,集中实施行政执法权。选优配强执法队伍负责人,补充基层执法力量,基层执法资质覆盖率达100%。
一张清单明权限。放权赋能,13个县级涉农行政执法部门梳理涉农行政执法事项1887项,逐项厘清县级部门与镇办执法边界,将728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执法事项下放镇办,制订执法权限清单,由镇办综合执法办公室负责实施。全面厘清村级涉及的经济发展、自治、德治、法治、权力监管五个方面15项具体政策法规,制订村级权责清单,作为村级组织和干部依法办事的行为规范。一套机制保落实。聚焦基层法治建设,建立集宣传教育、法律服务、矛盾调处、网格化管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机制。推行“院坝说法”,教育引导村民规范日常行为;推行“一村一律师”,为群众提供及时的法律咨询服务;推行“最多访一次”,对特殊疑难信访事项逐案落实包案负责人,力争做到矛盾纠纷一次化解;推行“一网统管”,开发社会管理一体化平台APP,将全县划分成282个网格,在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平安乡村视频监控平台,全部接入网格化管理系统,力求实现社会治理无死角。
五是构建全民参与的自治工作体系。针对村民监督意识薄弱,不会监督;村级事务管理不透明,没办法监督;村干部拍脑袋决策、凭感觉办事、任性用权等问题,留坝县从完善议事决策规则、建强专门监督机构、拓展村民监督途径等方面着手,建立以规范村级权力运行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自治工作体系,激发了村民的主体意识,提升了村民的治理能力。
明权力,村事民定。按照“突出重点、明确边界,村民自治、民主集中”的原则,梳理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权、惠民政策提名权、党员干部管理权、村级事务管理权4大类13项重点权力,并以清单形式逐项明确了决策程序和监督方式,让村级组织和干部知道权力有哪些、怎样决策,让群众懂得了该监督什么、怎样参与监督,村务管理实现了决策有机制、办事有依据、议事有平台。
赋职权,村务民督。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9项工作职责,将道德积分评议、矛盾纠纷调处、扶贫社“三队”管理等工作纳入村监委会职责范围,有效破解了“谁来监督”问题。同时,创新建立村监委会工作经费由村集体积累预算列支,实行年度预决算制度,让村监委会有职有权、有钱办事,保障把监督工作做实做具体。2020年,全县查处村干部违纪违规问题同比下降43%。
晒执行,村情民知。运用留坝惠民资金网掌上平台,及时发布各项惠民资金兑付落实情况,确保政策公开透明。用足用好村民微信群、院坝说事会线上线下群众监督平台,做实做细村务公开。推行“重大事项院坝里议、政策疑惑微信上答、权力运行全程晒”,搭建起集村务公开、政策宣传、诉求表达、民意收集、日常监督于一体的群众民主监督网络,激发了村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全县所有村(社区)都建立了村民微信群,90%以上的农户至少有一人进群,村“两委”在群内发布、回复消息日均10条以上。
汉中新闻网记者:
留坝县乡村治理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汉中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任祥:
留坝县探索建立乡村治理五大体系,对各地深化乡村治理综合改革、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筑牢乡村治理的“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和乡村治理的责任主体,其组织力强弱、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乡村善治的程度。留坝的实践证明,只有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筑强战斗堡垒,才能真正搞好基层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善治乡村目标。
二是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夯实乡村治理的物质基础。留坝的实践证明,基层组织只要真心实意发展经济、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群众就会一心一意跟着走;只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办好大家的公益事,基层治理才有群众基础。
三是必须厘清责权边界,织密权力运行的“防漏网”。留坝县放权赋能镇村,制订镇办综合执法、村级管理、权力监管“三个清单”,厘清基层组织和干部的职责权限边界,建强村务监督委员会,保障村民的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破解了谁来监管、监管什么、怎样监管的难题,让村级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受到群众点赞。实践证明,厘清责权边界、强化权力监督,是促进干部履职尽责、规范村级管理、防止微腐败的有效手段,应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
四是必须树牢法治思维,强化乡村治理的法治保障。留坝实践证明,要把法治建设作为乡村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构建多层级全覆盖的法治治理格局。作为基层组织要依法行使管理权,用法律维护群众权益、规范自身行为;作为镇级综合执法机构要严格公正执法,为乡村治理保驾护航;作为一般群众要增强法律意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
五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凝聚乡村治理的群众力量。留坝县在构建“五大体系”中,充分动员农民群众参与,使之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角。实践证明,只有有效激活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乡村治理才有原生动力和内在活力。
西部网记者:
那么请问任主任,下一步,汉中市在乡村治理综合改革方面还有什么部署和打算?
汉中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任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从国家层面来讲,优化乡村治理目前仍处于试点探索经验阶段。我们将在全市推广留坝经验,并鼓励支持各地结合实际继续进行探索创新,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搭建和完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乡村治理实践路径。
汉中市委网信办主持人小新:
今天,汉中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任祥和留坝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县委副书记卢华刚就大家关心的汉中市乡村治理综合改革工作进行了介绍,并就记者提出的问题作了详尽回答,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网络媒体记者的积极参与和网友们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汉中市以乡村振兴为目标,聚焦“三农”问题短板,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力和村民自主参与度,通过规则治理和价值引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取得了明显成效。当然,要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有很长的路需要继续去探寻。在此,也欢迎网友们持续关注汉中市乡村治理综合改革。
今天,由汉中市委网信办举行的第九场网上新闻发布会——汉中市探索推进乡村治理综合改革网上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站转载内容均已标明出处,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