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实施体制机制创新计划,全面激发创新活力

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以来,全市上下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为统揽,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积极实施“三工程五计划”,实施体制机制创新计划,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坚持顶层设计和实践相统一、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稳步推进各项改革,2016-2019年全市完成改革543项。

行政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三集中三到位”改革。2020年全市共受理各类政务事项303.61万件,办结303.31万件,办结率达99.9%。推出15个“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材料压缩56.68%、时限压缩60.66%。累计精简行政许可事项341项、精简率65.6%,市场主体登记前置审批压缩86%。市级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92.8%,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全市提前并超额完成了中省提出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三分之一以上”的目标要求。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快编制并实施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效路径,深化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图片1.png

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借鉴发达地市工作经验,结合汉中实际,先后出台了《汉中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汉中市“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汉中市关于支持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汉中市关于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汉中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试行)》等60余项政策,明确了创新发展战略布局、路径和目标,有力落实了为各类创新主体松绑减负、清障搭台要求,基本形成了与国家及陕西省对应的科技体系。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提高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培育中国驰名商标6个。强化成果保护、收益分配、人才流动等政策精准供给,有效提高科技人员和各类创新主体的获得感,创新活力和动能有力激发。目前,围绕中央和省市大格局、大战略、大目标,“十四五汉中科技创新规划”已经定稿,为今后五年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图片2.png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三五”期间,钢铁、煤炭去产能、“地条钢”专项整治、商品房去库存任务圆满完成,退出钢铁过剩产能205万吨、磷肥落后产能5万吨、采石及石粉落后产能3.18万立方米、砖瓦落后产能9.17万立方米、石灰落后产能约3.4万吨、水泥粉磨落后产能60万吨。实施5户企业改制脱困工作,新组建3家市级国有投融资平台,全市“三供一业”剥离移交工作列全省第一。建立了市绿色循环发展科技投资基金,成为全市首家落地的风险投资基金,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实现破题。创新线上线下“银税互动”支持方式,金融超市线上平台暨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授信金额52.55亿元、注册用户超过一万家。围绕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等主导产业开展深度供应链金融服务,打造供应链金融担保平台,探索引入风投、创投机构和产投基金。经济领域改革事项179项,占全市九大领域改革的四分之一。

图片3.png

图片4.png

教育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印发《关于深化改革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6个改革文件,不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行联盟办学模式。深化义务教育交流轮岗,推动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向农村薄弱学校流动,实行“城市+农村”“名校+弱校”等联盟办学模式,全市建立99个联盟组、参与联盟学校422所、互派校长教师385名,优质学校辐射面进一步扩大,薄弱学校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城乡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大幅提升。

图片5.png

文化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完成汉中文化传媒集团与旅游投资公司合并重组。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100%。健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全力打造“朱鹮”城市品牌。

图片6.png

社会民生体制改革再上新台阶。高考上线率实现“九连升”,2020年30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我市被评为全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先进集体。完善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支付方式改革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建立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制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成功入选国家长护险制度试点城市。实行“点对点、一站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招聘,送达外出务工人员列全省第一。

图片7.png

本站转载内容均已标明出处,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上一篇 2021-05-12 14:27
下一篇 2021-05-12 14: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