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农历正月十二),作为“中国年·汉中过”2025迎新春促消费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中国年·社火闹新春”巡游活动在中心城区北大街隆重举办,呈现一场热闹非凡的新春年俗盛宴,让市民游客在首个“非遗版”春节中感受的欢乐吉祥的热烈年味。
社火——这一历史久远的民间艺术,最早源于古人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和“火”分别是传说中的土地(社)神和火神,每年正月人们以歌舞等形式朝拜社神、火神,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经过世世代代传承发展,这一民间艺术广泛传承,成为连接往昔与今朝的文化纽带,镌刻在中国人灵魂深处的滚烫记忆。
一大早,汉中市北大街沿线人头攒动,数万名当地群众和游客把街道两侧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他们呼朋引伴、携家带口寻找“最佳观赏位置”。14点30分,锣鼓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绵延1公里的社火游演队伍浩浩荡荡而来,锣鼓、舞狮、采莲船、社火、高跷、秧歌等表演让人眼花缭乱,热闹喜庆的气氛迅速“点燃”整个街区。
开山锣鼓来自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宁强县,作为首发队伍出场,鼓手们身着民族服饰,手持锣鼓镲进行表演,锣鼓喧天,威武壮观,平坡、上坡、老虎磨牙等鼓点节奏明快激昂,旋律富有变化,激发起市民群众的热情壮志。开山锣鼓既具深厚文化底蕴,又具有独特的民间艺术魅力,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来自汉台龙江的“五福贺新春”队伍,为汉中市民送上新春祝福,祝愿大家新的一年福气满满,让幸福、成功、健康和财富天天相伴。“福禄寿喜财”这五个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精华,每个字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春倌说春”是一项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活动。两位说春艺人手执木雕春牛,肩背褡裢,为人们报喜报春。他们或即兴编唱紧跟时代的说春唱词,或祝福主家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人兴财旺,向市民赠送印有二十四节气、生辰对照、黄道吉日等春帖,传递出对生活的美好期许与祝福。
龙腾狮舞贺新春,伴随着震天的锣鼓声,威武的雄狮昂首阔步而来,时而腾挪跳跃,时而摇头摆尾,将龙江舞狮的阳刚之气展现得淋漓尽致,寓意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组团出场的采莲船、鹬蚌相争、赶驴等民俗表演,以夸张的表演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幽默,演绎着乡村生活的质朴与欢乐,表达着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南郑协税社火高跷历史悠久,在民间有“兴与唐、广于宋、盛于明清”之说,是融装扮、造型技巧表演为一体的传统民俗艺术,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成为一个完整的民间艺术表演体系,雅俗共赏,寓教娱乐。活动现场,小演员如叠罗汉般三五层甚至五六层“悬” 在空中,随着芯子车走动,他们随之摇摇摆摆、前俯后仰,长袍大袖随风飘荡,显得尤为惊险奇妙。协税社火高跷表演惊险壮观、妙趣无穷,演员们身穿古典戏剧服装,手拿道具,脚踩两米多高的木质高腿,在铿锵的锣鼓声中沿街表演,时而前进、时而倒退、时而跳跃、时而嬉跳打闹,引得游客啧啧称奇。
来自留坝的大秧歌队由大鼓、彩扇和红绸组成,50余名文艺爱好者手舞彩扇,腰缠红绸,身披节日的盛装,踏着喜庆的旋律,欢快的步伐尽情地展示着留坝人民淳朴热情和昂扬奋进的时代风采!
来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龙舞之乡”的龙江龙舞,它以气势磅礴的龙江精神,巨龙腾飞,气势如虹,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将巡游活动推向高潮,也为新的一年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此次巡游共遴选全市10余支社火队伍演出,近300名演员参与,为近年来首次在汉中中心城区举办的社火巡演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切关注和喜爱。观看巡游的一位大妈说:“这是中心城区最热闹的一次社火,应该继续多宣传咋们汉中,让更多的外地游客来汉中过大年、品年俗!”社火展演当天,巡游街道游人如织、万人空巷。
据悉,今年春节,汉中市以“中国年·汉中过”为主题,在中心城区和各县(区)打造品味传统中国年、非遗民俗贺新年、绿水青山赏新春、文旅消费新体验四大主题板块,策划推出民俗展示、非遗表演、主题灯会、温泉滑雪、美食品鉴等170项文商体旅活动,还设计了汉风奇妙游、社火闹新春、发现汉中之美3条主题游线,形成亮点不断、热度不减的新春文旅消费市场,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多元的选择,让年节更长、年味更浓、消费更旺。
本站转载内容均已标明出处,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