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魏辅文院士团队3月5日以“Taking a color photo: A homozygous 25-bp deletion in Bace2 may cause brown-and-white coat color in giant pandas”为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关于棕色秦岭大熊猫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全球罕见的棕白色大熊猫的毛色变异由Bace2基因缺失突变导致,并通过减小黑素体数量和大小的方式,使得原本的黑色毛发呈现棕色,为圈养繁育棕色大熊猫提供了关键的科学基础。
(棕色秦岭大熊猫七仔,照片由何鑫提供)
该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陕西楼观台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中心等单位合作完成。研究团队利用在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长期收集的野生大熊猫的生态学和遗传学数据及圈养繁育信息,建立了与棕色大熊猫七仔相关的两个家系,通过遗传模式与分子机制研究推断,秦岭大熊猫棕色毛发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控制。
该研究成果同时揭示,棕色秦岭大熊猫七仔的孩子都是黑白色
国宝大熊猫一向以其标志性的黑白毛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在秦岭野生大熊猫种群中,却出现了一种罕见的毛色突变体——棕白色大熊猫(棕色大熊猫)。1985年,人们在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并救护了一只雌性棕色大熊猫“丹丹”,丹丹于2000年患病去世。2009年,雄性棕色大熊猫“七仔”在幼年时于佛坪保护区被发现,后被救护至陕西楼观台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中心在圈养环境下正常生活。
(红外相机在秦岭山中拍摄到的棕色大熊猫)
迄今为止,有实体或照片的棕色大熊猫仅有七例,其中三例来自陕西汉中佛坪县,两例来自陕西汉中洋县,陕西宝鸡太白、西安周至二县各有一例。
这种极其稀有的棕白毛色使其愈发憨态可掬,大熊猫七仔如今更是国宝中的“明星”。这种非同寻常的棕白毛色表型,全部在秦岭山系种群中发现。
本站转载内容均已标明出处,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