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14位 创新驱动力和开放不足制约发展

  7月2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在西安举行。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和平主持会议。

  华商报记者从会上获悉,省发改委主任张晓光作关于《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执行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十三五”前四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14位。

  前四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

  报告指出,《纲要》提出的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结构升级、民生福祉、生态文明五大类33项指标中,提前完成、基本完成和可以完成的指标25项,占75.8%;完成有难度的有8项,全部为预期性指标,占24.2%。《纲要》提出的创新驱动、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等重大任务扎实推进。全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涉陕重大事项有效实施。

  前四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14位。今年以来,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省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回升转好态势,上半年GDP增长-0.3%,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全年人均生产总值将超过1万美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淘汰煤炭落后产能5800万吨,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23.3%,压减炼铁产能160万吨、粗钢产能70万吨,提前4年完成国家下达任务要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是2015年的2.5倍,能源化工总产值过万亿元,单晶硅产量居全球第一,水果产量稳居全国第二,服务业占比提高6个多百分点。

  累计实现近300万贫困人口脱贫

  “三场攻坚战”扎实推进。累计实现近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5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摘帽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75%。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强力推进,空气质量目标总体考核符合预期。金融机构违规业务存量连续三年“双下降”,不良贷款率降至1.52%,低于全国0.6个百分点。

  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城镇化率接近60%。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森林覆盖率达到45%左右,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21%。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累计新增就业人数将突破220万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逐步完善,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突破34.8张,居全国第一方阵。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西银高铁年内开通,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9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300公里。

  创新驱动力和开放不足制约发展

  客观审视,《纲要》实施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产业结构偏重、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创新驱动能力不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占比超过全国产量5%的主要工业产品,集中在能源行业;科技成果在陕转化率仅为3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仅占生产总值的11%左右,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低于全国3.6个百分点,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国水平7个多百分点。

  开放不足仍是制约发展的突出短板。全省进出口总量偏少且结构不尽合理,2019年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1.1%,居全国第22位。

  区域发展协同性仍需增强。从企业主体来看,第四次经济普查显示陕南和陕北法人单位数五年分别下降2.8和1.6个百分点;从财政收入看,陕南三市仅占全省的4.3%;从经济外向度看,关中地区招商引资和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90%以上。

  全省经济总体回升转好

  主要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7月28日,在省十三届人大会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省发改委主任张晓光作关于陕西省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今年以来,全省经济总体回升转好、结构质量向优、压力依然巨大,主要指标继续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半年GDP同比下降0.3%,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虽然总体向好,但压力依然巨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下滑。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困难,社会资本投资意愿不强,重大基建投资尚未形成有效衔接,占基础设施投资52%的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14.3%,支撑带动能力不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受市场需求低迷、石油价格低位震荡、煤炭企业供需失衡等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连续5个月处于下降区间,部分企业出现价格倒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28.4%,低于全国15.6个百分点。消费旅游恢复相对滞后。限上住宿业、餐饮业分别下降44.4%和33%,限额以上企业净减少175家,一些品牌在陕销售无法纳入统计。文旅业受冲击严重,接待境内外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下降63.2%、67.4%。

  报告指出,下一阶段,将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加快推动“三个经济”行动计划,推动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由物流枢纽向贸易、产业枢纽转变,西延、西十、西康高铁三季度内开工,推进西安、延安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

  上半年我省收支下降

  7月2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举行,省财政厅厅长丁云祥作关于陕西省2019年财政决算(草案)和2020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今年1-6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7.69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47%,下降15%;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94.14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51%,下降6.5%。全省收支下降主要是受疫情、经济下行以及持续减税降费、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6.29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41%,下降23.5%,主要是受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等影响,剔除这些因素,省级收入降幅基本与全省持平;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4.7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45.8%,下降2.5%。

  我省第二批新增政府债券573.83亿

  主要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

  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省财政厅厅长丁云祥作关于2020年第二批新增政府债券收支安排和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说明,据悉,我省今年第二批新增政府债券573.83亿元,主要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

  据了解,财政部下达我省2020年政府债务新增限额1089亿元,除去外债限额11.17亿元和预分配的化解中小银行风险新增专项债券额度46亿元后,今年我省可安排新增政府债券1031.83亿元。今年第一批新增债券458亿元已发行使用。第二批新增债券573.83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48.83亿元、专项债券425亿元,以及外债11.17亿元(其中外国政府借款1.78亿元、国际组织借款9.39亿元)。

  中央要求,今年新增债券资金依法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建议全省2020年新增一般债券主要用于异地扶贫搬迁、脱贫攻坚、污染防治、乡村振兴等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新增专项债券主要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农林水、国家重大战略、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市政及园区基础设施、能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公益性项目。

  我省野生动物种类从20年前的604种增至791种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认真落实“一决定一法一办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野生动物种群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种类由2000年的604种增加到现在的791种。其中朱鹮野外种群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目前的2800余只,大熊猫野外种群由273只增加到345只。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麝、金钱豹被誉为新的“秦岭六宝”。

  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以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餐饮店、集贸市场、重要生产企业为重点,开展“雷霆”“清网”等系列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乱捕乱猎滥食和走私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违法犯罪势头。2019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侦办野生动物犯罪案件34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1人,查获国家二级以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制品498只(件),缴获套、夹、网等猎捕工具5651件。全省法院受理涉及破坏野生动物犯罪案件378件,结审326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封控隔离了野生动物繁育场所及其栖息地,暂停了所有野生动物相关活动和行政许可,坚持疫源疫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确保相关防控措施落实。省政府派出5个检查组,对全省8市30余个县区开展督导检查,严厉打击滥捕乱猎、私偷贩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违法犯罪行为。

  报告指出,《决定》第7条对做好禁食野生动物后的补偿工作作出规定,目前我省还未出台相关政策,导致19万头(只)野生动物、300余家人工繁育养殖户处于“养不起、不能卖、杀不成、放不出”的状态。建议尽快出台补偿政策和办法,坚决摒弃简单的、盲目的“一刀切”“一关了之”“一杀了之”,客观具体分析对待,妥善处理,依法依规解决好受影响养殖户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本站转载内容均已标明出处,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上一篇 2020-07-29 10:44
下一篇 2020-07-29 10:5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