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00万人直接受惠,1亿多人间接受益!这项工程的背后,汉中都做了什么?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京津等地的每10杯水里,就有7杯来自陕西。来自汉中的“北漂青年”皇甫熹对此深有感触,他在日记里写道:“在北京的日子有苦有甜。累了,我就拧开水龙头,从哗哗的水流声里收获一份来自家乡的惦念。我从秦岭深处走来,水也一样。”

几年后,这位“北漂青年”从北京回到故乡。而一江清水却仍未停歇滔滔北上的脚步,源源不断润泽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20多个城市100多个县(市),近6000万人直接受惠,1亿多人间接受益。

微信图片_20200729100249.jpg

雨后秦岭入画来。刘纳 摄

所谓护水,亦是护山。秦岭巍峨的大山和茂密的森林,让它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央水塔”。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居住在这里,守护着“中央水塔”的洁净与苍翠。

在汉水源头的宁强县,两年前去世的张邦贵曾住在汉江边上。“这山、这水养活了咱,水还得送北京去。谁想往河里扔垃圾,我第一个不答应!”他生前的话语铿锵有力。

多年前,人们时常能见到老人戴着一顶草帽,拿着一把火钳,背着一个蛇皮口袋,在附近捡拾杂物。现在,只要去汉水源头附近的山里游玩,当地人总会带上一个塑料袋装垃圾。护一江清水,是他们的习惯。

微信图片_20200729100253.jpg

宁强县汉水源头,张继荣在水源地巡查。陕西日报记者 杨小兵 摄

“同学们,这个生活着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和朱鹮的地方就是秦岭,它是我们的‘父亲山’……”7月15日,在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二(9)班的课堂上,老师宁涛讲述着秦岭的故事。

下课后,宁涛告诉记者:“还是有些遗憾,外面下着雨,这次室外主题教育活动改成了主题班会。”他身后的墙上,挂着几张孩子们提着塑料袋,在河边、山中捡拾枯枝败叶的照片。宁强人保护汉江、保护秦岭的习惯,以这种方式代代相传。

这样的传承,在汉中的土地上并不少见。2002年10月,家住留坝县火烧店镇太子岭的107岁老人姚武臣在临终前,把后辈们叫到床前,嘱托他们要爱护山上的每一棵树木。

20世纪初,姚武臣为避战乱,从四川省巴中县流落到留坝县太子岭。满山的疮痍让背井离乡的姚武臣倍感凄凉。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坝县号召群众植树造林,这让姚武臣找到了人生的使命和方向。

在姚武臣的言传身教之下,儿子姚甲礼、孙子姚辉林、曾孙姚祖元,一起守护着眼前的这片山水。“好山好水和绿色产业是相辅相成的。大家发展绿色产业,生活好了,就更知道要保护这里的山水。”姚祖元说,在这样的理念下,他带动群众发展林下经济,养蜂采蜜。附近的老百姓都明白一个道理:山好水好,蜂才好。

闲暇时,姚祖元会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走进树林,像父亲教导他那样,对孩子说:“那片山头是华山松,那些岭坡种的是油松……要好好爱护这里的山川。”

护一江清水永续北上,守护我们的“父亲山”。陕西在行动,给一座山综合立法,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汉中在行动,用法律法规保护汉江,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而群众交出了一份更加直接和纯粹的答案:这是传承,也是习惯,更是共识。

本站转载内容均已标明出处,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上一篇 2020-07-28 17:11
下一篇 2020-07-29 10:05

相关推荐

  • 汉中3名小孩贴了三伏贴被灼伤!正常吗?医生提醒~

    近日,城固的张先生在小诊所买来三伏贴,给17个月的孩子贴上后,孩子精神萎靡不振、老是拉肚子,而5岁的女儿贴上后,出现灼伤,找到诊所理论,对方称为正常现象,遂将100元的药费退还给张…

    2020-08-04
  • 城固天池山大樱桃开采节今日开幕

    4月30日,位于城固县三合镇陈丁村的天池山大樱桃采摘节开幕了,来自天池山公司及社会各界50多位朋友参加了此次活动。 城固县康健户外文艺群旗袍队的会员在活动现场进行了旗袍走秀演出,助…

    文化旅游 2020-04-30
  • 汉中这里的铁路工人用铁轨自制的编钟你见过吗?

    陕西汉中镇巴县巴山镇,铁路襄渝线巴山站创业历程博物馆。馆内呈现了铁路的发展史,也完整地诠释了巴山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无私奉献 务实创新,开拓进取。1902年的汉阳造铁轨是馆内…

    202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