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区)农业农村局,机关有关处(室、局),省种子站: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陕西省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6月6日
陕西省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三年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进一步巩固发展良种繁育面积,提高种子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我省主要农作物生产用种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和种业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现代种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立足省内自给,面向全国市场,以县区政府为主导,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两大主粮作物和优势特色作物为重点,按照相对集中、优势明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高效的总要求,聚焦种子生产、加工短板弱项,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创新制种基地建设和发展模式,推动优势基地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加快打造一批小麦、玉米、油菜、番茄良种繁育基地,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按照“扩大小麦、玉米制种面积,强化油菜、番茄制种优势”的整体布局,2023年,确定四大作物种子生产核心区,积极申报国家级制种大县项目,出台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扶持政策,制定基地建设方案,总结提炼南郑、勉县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县实施经验,稳步提升华阴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实施水平,着手完善核心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成四大作物良种繁育基地35万亩以上。2024年,进一步扩大良种繁育基地面积,逐步熟化基地建设模式并推广到所有基地县,持续完善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和种子生产配套设施,基本实现良种繁育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机械化,建成四大作物良种繁育基地45万亩以上。到2025年底,建成四大作物良种繁育基地49万亩以上,形成“布局合理、投入多元、效益突出”的制种基地和“管理规范、技术领先、保障有力”的支撑体系,小麦、玉米实现总量自给,油菜、番茄市场占比稳步提升,带动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商品化供种率达到80%以上。
(一)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立关中东部以华阴、蒲城为核心,关中西部以扶风、岐山为核心的36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年生产小麦良种1.4亿公斤以上,种子商品化供种率达到80%以上,满足全省小麦生产用种需求。
(二)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以榆林市靖边县、榆阳区、定边县为核心的玉米良种繁育基地8万亩以上,年生产玉米良种2600万公斤以上,种子自给率达到80%以上,基本满足全省玉米生产用种需求。
(三)油菜良种繁育基地。依托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县项目建设,以汉中市南郑区、勉县、西乡县为核心,建成油菜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年生产杂交油菜良种400万公斤以上,全国杂交油菜种子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打造全国一流的油菜良种繁育基地。
(四)番茄良种繁育基地。以西安市临潼区为核心,打造番茄良种繁育基地1500亩以上,番茄制种技术不断优化,单位制种产量逐步提高,年生产番茄种子2.3万公斤以上,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5%以上,为全国番茄生产用种作出陕西贡献。
三、实施内容
(一)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各地要在永久基本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田块建设良种繁育基地。要结合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国家级制种大县等项目实施,加强基地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沟渠、路网电网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设施设备管护,打造集中连片、旱能灌、涝能排、有效隔离、稳产高产的制种基地,配套种子烘干、仓储、检验、挂藏、温网室及制种生产等设施设备,持续提升种子生产标准化水平。
(二)建设现代加工中心。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围绕良种繁育基地设施短板,建成一批玉米果穗烘干、小麦籽粒加工、油菜加工包装等现代化生产线,提升基地现代化水平。支持企业改造种子加工装备,推广种子丸粒化等精深加工技术,改进工艺方法,全面提高种子质量。发挥基地所在县政府组织协调作用,围绕基地核心区,依托种子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大型现代化种子加工仓储物流中心。
(三)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各地要下大力气打造良种繁育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探索“一站式”服务机制,为种子生产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基地所在市县建立种子检验实验室,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种子检测服务。针对基地发展需要,及时研究出台用地、用水、用电以及金融、保险等支持政策,着力提升基地服务效能。
(四)培育专业制种队伍。鼓励各地建立种子生产专家服务站,加快制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着力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各地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开展实地培训指导,提升企业制种管理人员、合作社负责人和制种农户的专业技能水平。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以利益共享机制为纽带,建立长期的制种合作关系,培育稳固的专业制种队伍。
四、推进路径
坚持“政府主导、龙头引领、多方参与”原则,以现有良种繁育基地为基础,辐射带动、整片推进,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合作模式,努力在提高增量上求突破、在质量上作文章,构建农作物良种繁育新机制。
(一)实行政府主导。县级政府要按照良种繁育基地区域布局,科学规划,集中连片划定实施区域,将制种面积任务分解到镇村、落实到田块和企业,有条件的地方鼓励整村、整镇推进。谋划具体推进措施,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强化资源统筹和要素聚合,推动耕地、项目、技术向良种繁育基地聚集,切实推进三年行动方案落地落细。
(二)强化龙头引领。充分发挥种子龙头企业的科技、组织、融资、加工、市场等优势,推行“整片推进、企业代建”模式,高标准、强投入,集中连片建设良种繁育基地。采取统一耕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防治、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推广高效繁种技术,实现种子标准化生产。
(三)创新合作机制。发展企业自营模式,引导鼓励种子龙头企业采取土地入股、土地租赁等方式,发展集中连片规模化生产。探索合作经营模式,由种子龙头企业牵头,联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商定合作方式,组建良种繁育生产联盟,实行联合经营。推行全程托管模式,由种子龙头企业联合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确保基本产量、提升新增产能”的方式,对农户种子繁育进行全程或关键环节托管,实现“种、管、收、储、加、销”一体化服务,全面提升制种质量和效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会同发改、财政、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基地建设和管理,落实监督考核责任。基地所在市要强化辖区内各县制种产业规划统筹、政策创设和基地监管。基地所在县要切实加强基地管理和服务,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县政府名义出台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明确基地支持政策,出台管理办法,建立县乡村三级管理队伍,积极对接优势企业联合共建,营造基地发展良好环境。
(二)强化政策保障。在省级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专项中切块支持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创设农作物品种推广后补助政策,对推广面积进入全国前十名或陕西前三名的本省选育品种进行奖励。各地要加大财政对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入基地建设,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推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要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育等政策渠道,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制种基地人才。全面落实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将农作物制种及加工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提高农作物制种装备水平。深入推进农业保险,对制种实行政策性保险,提高制种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强化基地监管。各地要抓好基地源头治理,强化企业生产经营许可资质、亲本种子植物检疫等市场准入审查,严格落实生产备案制度。定期开展制种基地检查、巡查,抓好田间隔离与花期检查,组织开展种子质量抽查,抓好制种过程管控。建立完善制种纠纷处置机制,及时化解矛盾问题。强化执法监管,严厉查处套牌侵权、私繁滥制等违法行为。
(四)强化技术服务。各地要依托小麦、玉米、油菜、蔬菜四大产业技术体系和各级农业科研推广机构,组建各级专家团队,实行联企包片服务指导,推动技术落地见效。各级种子推广部门要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基地农民和龙头企业制种人员的生产技术水平,实现高产高效。
(五)强化宣传引导。各地要及时总结基地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挖掘基地企业结合共建、政策创新、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利用新媒体、网络、电视、报纸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讲好基地故事,努力营造制种基地提升的良好社会氛围。
本站转载内容均已标明出处,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