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入伏,即便是罗村坝村这样的山区,到了正午也有些酷热难耐。一打开车窗,闷热的山风马上让人汗水直流。
往山上牛场走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给赵永祥打电话,可一直没人接。
万一去了找不见人,不是白跑一趟吗?
49岁的赵永祥是宁强县高寨子街道办罗村坝村村民,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肉牛养殖户。他家原先就住在半山坡,后来搬到山下修了3间砖房,修建西成高铁时房子拆迁拿到近4万元补偿,他就在罗村坝安置点修了几间新房。
为了照顾牛场,他平时还是住山上。县委宣传部带路的同志说,牛场活多,老赵这会儿可能正忙着,咱们继续往上走。
半山腰的陡坡转过一个弯,再步行不远,就是两间牛舍。圈里没人,一眼望去,大牛小牛整整齐齐等在食槽前,估计是饿了,见有人来,高一声低一声地叫唤着。
坡下传来一阵“突突突”的响声,宣传部的同志说,赵永祥回来了。
果然,声音越来越近,一辆载满青草的拖拉机稳稳地驶上来。原来刚才他一直和妻子在割草,手机放在地上没听见。
顾不上寒暄,赵永祥赶紧麻利地用铡草机打草料。刚从地里割下的高丹草、甜高粱,一车就有一吨半,对牛来说是最新鲜的美味。老赵的儿子也来帮忙,父子俩合力用推车把铡好的草料推进牛圈,一倒进食槽,大牛小牛就甩着尾巴欢快地进食了。
忙了这一阵,身上的蓝布褂已经湿透了,赵永祥没歇口气,又忙着打扫牛圈、清理牛粪,堆到储粪池中。这些粪可以卖给种植蔬菜、猕猴桃和茶园的做肥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虽然忙前忙后,赵永祥始终乐呵呵的:“我养了6年牛,去年养了七八十头。今年养的肉牛卖了20多头,又宰杀了10多头,收入也有个十几万了,现在圈里还有50多头。”
这么多牛照管的过来吗?
“没问题!除了女娃在上初中,媳妇、娃儿都能搭把手。”赵永祥一家4口,妻子听力不好,儿子是个先天性的聋哑人。
原来家里没产业,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赵永祥外出打过工,跟人合伙开过石场,还养过猪,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志气往前冲,跟贫困的生活较上了劲。2014年猪价下跌,他和妻子决定改行养牛。
当年8月,他自筹10多万元改建圈舍,还专程到山西定襄学习考察肉牛养殖技术,并购回了20头种牛,走上了肉牛养殖的道路。
2015年,罗村坝村评定贫困户,村里见他家度日艰难,就把他们评为贫困户。可赵永祥的“牛劲”上来了,就是不乐意:“我和媳妇、娃都有手有脚,是壮劳力,娃还去汉中上了特殊学校。我就想靠自己的双手养牛,真正地富起来,长久地富起来。”
把贫困户的名额和有限的资金让给了比自己更困难的农户,赵永祥一心一意养起了肉牛。
他和妻子、儿子起早贪黑,不是在牛圈里给牛加工草料、打扫卫生、观察牛的生长情况,就是到地里去运牛粪、种草、施肥、割草……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
除了新鲜草料,他还买来酒糟、青贮玉米草。“你看,这才五个月大的小牛已经有这么大的个头了!”赵永祥的语气里透露着骄傲。
在他的精心饲养下,肉牛个个皮毛光滑、膘肥体壮,肉质优良、销路不愁。从2018年起,他每年要卖20多头牛,大牛能卖1万多元,小牛也得6000多元,一年纯收入能达到十几万元。今年,老赵又换了一辆新的小面包车,用来运货、跑生意。
养牛尝到了甜头,在当地也有了知名度,赵永祥的“牛劲”更足了。他琢磨着要再建几间牛舍,扩大养殖规模:“现在每年都有稳定的收入,周转的资金也够,往后我还要多学些技术,把肉牛养殖产业再做大些,争取能带动村里其他人,大家都富起来那才美呢!”
本站转载内容均已标明出处,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