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品牌!“慧”就汉中农业新图景!

为希望的田野插上智慧的“翅膀”

——我市以科技赋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从传统农业到科技赋能。

智慧农业必将革新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思路,一幅聚集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的农业现代化图景,正在天汉大地徐徐展开。

数字赋能智慧农业大发展

685个监控探头、238个传感器、68个监测点,时时刻刻记录着每一抹绿色的生长。

图片

▲ 资料图

在城固县龙头镇六一村3000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物联网云平台的应用让村民们通过手机就可以实时查看农作物长势和物联网数据,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转变,不仅比传统稻田亩均产值提高了3到5倍,而且大大解放了劳动力,让亩产“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美好目标成为现实。

在我市,数字赋能农业的新模式、新场景越来越多,已成为农业智能化水平提升的加速器。

洋县“鹮乡稻蛙”乡村振兴产业基地探索推广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互利共生技术,建成占地200余亩的稻(荷)蛙共生示范基地和15亩垂钓区,年产值3500万元,实现了一田多收、生态富民。宁强县大安镇羌源山耕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让蔬果种植赶时髦,蔬菜大棚栽植的番茄、黄瓜、羊角蜜等不是长在地上,而是长在挤塑板上,根系悬空生长。

图片

▲ 资料图

“我们采用的是无土气雾栽培技术,整个园区面积20亩,种植10多种瓜果蔬菜,年产值达7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王媛说,给传统温室土壤栽培插上现代农业装备革新的翅膀,助力乡村振兴,是我们的梦想,也一直在践行。

气雾栽培是利用喷雾装置直接将营养液喷射到植物根系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因为栽植的空间里没有土壤,植物根系突破传统土壤的机械限制,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可以尽最大程度隔绝土传病害,产出的瓜果蔬菜可做到无药或者少药,同时采用洁净水源,无重金属污染,蔬果品质高,可直接做净菜销售,品质和效益突出。

这些事例正是我市大力实施智慧农业应用工程、推动数字乡村经济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发挥数字乡村示范典型多方联动效应,佛坪县建成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县,宁强县建成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城固县、略阳县建成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县,全市建成150个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物联网、100余个智慧农业示范项目、2000多条特色产业智能化生产线,全市智慧农业综合产值已超过80亿元。

“强芯”赋能传统农业加速跑

全省油菜产业技术首席专家李英、水稻产业技术首席专家张万春、中药材产业技术首席专家王胜宝、小麦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张先平……在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云集了一大批省级农业科技专家。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十几年来,这些专家强化科技创新,在传统农业“一粒种子”上持续下功夫、做文章,做强种子“芯片”事业。自主选育的油菜新品种“邡油777(汉油1418)”“汉油9号”等23个适宜机械化油菜品种及“汉白玉”等4个彩色花油菜品种通过国家品种登记,“邡油777”入选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图片

▲ 资料图

据该中心党委书记毛黎明介绍,“邡油777”油菜品种具有高含油量、高抗倒伏、抗菌核病、适宜机械化种植的特性,单就这一个系列,每年在汉中推广种植20万亩以上,带动农户增收8000万元。

图片

▲ 资料图

这只是我市坚持把科技“植入”农业生产,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个例。近年来,我市建成5个市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推广应用自动化温室控制、无人机播种施肥等先进装备,全市农业机械拥有量达54.9万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2.6%。推进辐射育种、航天育种,选育高产优质水稻、油菜等新品种34个,累计全国推广5200余万亩,增加直接经济效益近300亿元。

品牌赋能“汉”字号招牌成色足

乡村振兴,品牌强农。一直以来,汉中优质农产品众多、口味绝佳,然而很多品牌大而不强、多而不亮、成色不足;而走品牌农业之路,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以符号化手法体现本地农业最大特色,蓄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可以极大带动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此,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主导打造继汉中仙毫之后的第二张“汉”字号区域公共品牌。

图片

▲ 资料图

随着2020年12月21日,全省首个全品类打造、全产业开发、全过程服务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味见汉中”甫一诞生以及味见汉中公用品牌运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便将品牌引领全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使命,全市品牌农业发展体系加速构筑。

图片

▲ 资料图

该公司在“小、散、精”的山区农业产业培育壮大方面下功夫,在小农户融入大产业、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小农户共享大品牌过程中,发挥穿针引线、提质增效的作用,发现、挖掘、整理、提升、宣传和推介汉中所有优质农特产品;建立“环境有要求、生产有标准、准入有门槛、过程有管控、全程可溯源、品质有保障、消费可查询、投诉有回应”等八大信用背书体系,以“品质优选”选择别具特色的当地农产品,倾力塑造“十个一”精品工程,即一粒好米(汉中大米、黑米、稻鳅米)、一滴好油(汉中优质菜籽油)、一朵好菌(汉中木耳、香菇、羊肚菌等)、一味好药(汉中天麻)、一勺好蜜(汉中土蜂蜜)、一块好肉(汉中腊肉)、一条好鱼(汉中大鲵)、一碗好汤(汉中略阳乌鸡汤)、一枚好蛋(汉中鸭皮蛋)、一只好鸡(汉中椒麻鸡),这些汉中“好味道”配上融合汉中山水生态和“汉中四宝”国风绘画的外包装销往全国,截至目前已有15个大类、82家企业、162个产品被给予“味见汉中”授权,品牌销售额累计达16亿元。

图片

▲ 资料图

“汉中好山好水出好品也必须是好味道,但是酒好也怕巷子深,品牌建设必须是久久为功,因此今年我们致力于加强质量推广体系建设,展示汉中优质农产品的成果,实现智慧化管控,让生产可视化、可回放、可追溯,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谈起即将建成“味见汉中”品牌产品数据处理中心和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味见汉中品牌有限公司董事长史瑞华道出了初衷:“溯源系统打通了农产品生产标准、质量监管和运营服务体系衔接渠道,让农产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透明化。”

图片

▲ 味见汉中系列产品

我市通过实施品牌农业培优工程,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营、农民参与,以公用品牌为基础、分工协作为前提、规模经营为依托、利益联结为纽带、企业品牌为抓手,“汉”字号招牌成色十足,累计培育6个中国驰名商标、7535个涉农品牌注册商标,“略阳天麻”“留坝西洋参”“城固柑橘”“略阳乌鸡”“洋县黑米”等享誉全国。我市还积极打造市、县、镇、村四级电商服务平台,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汉”字号特色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跨“山”达“海”、畅销全国,2022年70%以上农产品实现网络销售,零售额10.65亿元。  东风浩荡满眼春,万里征程催人急。全市上下将进一步夯实智慧农业发展基础,让数字乡村经济基础更加稳固,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本站转载内容均已标明出处,为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5-30 13:03
下一篇 2023-05-31 15:06

相关推荐

  • 32.2万人次!汉中春运交出圆满成绩单!

    2月10日至17日,西安铁路局汉中车务段共计发送旅客32.2万人次,汉中站发送 18.9万人次。其中2月14日为客流最高峰,全段发送旅客48145人次,刷新2023年1月30日发送…

    2024-02-19
  • 点赞!《陕西日报》宣传汉台这项工作

    汉台区法院:探索“三端”路径 守护“家与少年” “青”预新遂以生望,“木”取沉而后丰茂。“青木树”,有着扎根与成长的深意。由此,汉中市汉台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青木树”调解工作室应运…

    2024-07-12
  • 汉中传统村落照片征集公告

    传统村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存着珍贵的历史信息与文化景观,承载着厚重的人文情怀和历史记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汉中考察提出的“要守护好…

    2024-11-03